金秋十月,秋色为裳,硕果为贺,我的母校即将迎来六十周年华诞,作为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,在这所校园里度过的一千多个日夜,是我与跨境电商梦想相伴、和母校共同成长的珍贵时光。回望这三年时光,图书馆的书页翻动声、教室的讨论声、社团分享会的交流声,串联起我与书为伴、逐梦跨境的青春记忆,每一段都鲜活而温暖。
初入校园时,军训是大学生活的开篇。九月的骄阳似火,我们身着迷彩服,在操场上站军姿、踢正步。汗水顺着脸颊滑落,浸湿了衣衫,但没有一个人退缩。站军姿时,双腿如灌铅般沉重,却仍努力保持挺拔;踢正步时,反复练习分解动作,直到整齐划一。休息间隙,同学们围坐在一起,唱着军歌,分享着彼此的趣事,陌生感在欢声笑语中渐渐消散。军训不仅锻炼了我的体魄,更让我学会了坚持与团结,这段流汗的日子,是我大学生活坚实的起点。
刚开始,我对跨境电商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,只知道是通过网络将商品卖到国外。但校园里浓厚的专业氛围,很快让我沉浸其中。教学楼里,有关跨境电商的宣传海报、行业前沿讲座的通知,像一个个引路牌,指引着我去探索这个领域。第一堂专业课程,老师展示的那些中国本土品牌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走向世界的案例,比如国产美妆品牌在东南亚市场的崛起,让我真切感受到跨境电商的魔力,也在我心中种下了“让中国好货畅销全球”的种子。
大一时,我从最基础的课程学起。《跨境电子商务基础》《国际贸易实务》等课程,为我搭建起跨境电商知识的框架。课堂上,老师用生动的案例讲解跨境选品、平台运营、国际物流等环节。课后,我加入了学校的跨境电商社团,和小伙伴们一起模拟开设线上店铺。我们从调研目标市场需求开始,选品、装修店铺、撰写产品描述,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。当我们的模拟店铺在平台上收到第一笔“订单”时,那种喜悦难以言表,也让我对专业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。课余时间,图书馆成了我常去的地方,我翻阅着跨境电商成功案例的书籍,想象着自己未来也能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。
大二,是我深入学习专业核心课程、积累实践经验的关键时期。《跨境电商平台运营》课上,老师带着我们实操亚马逊、速卖通等主流平台。从账号注册、产品上架,到优化商品listing,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严谨对待。记得有一次,为了优化一款家居产品的listing,我和小组成员连续几天分析平台竞品、研究用户评论,反复调整关键词和产品描述。当优化后的listing点击率和转化率有了明显提升时,那种依靠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,让我更加坚信细节在跨境运营中的重要性。此外,学校的跨境电商实训中心还配备了先进的模拟系统,能仿真跨境交易的全流程。在这里,我多次模拟处理“海外客户退换货”“物流延迟纠纷”等问题,这些实践经历让我提前熟悉了行业的工作场景,为未来的实习和就业打下了基础。
到了大三,虽然还未开始实习,但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已逐渐清晰。在职业规划课上,老师帮助我们分析自身优势与不足,结合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趋势,为我们制定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路径。让我们了解到跨境电商最新的技术应用,比如人工智能在选品和客服中的运用,让我意识到要不断学习新知识,才能在行业中立足。我也开始利用课余时间,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外语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,为即将到来的实习和就业做好充分准备。
在物院的三年,校园生活也留下了许多温暖的回忆。和室友在宿舍里讨论跨境创业的想法,从选品方向到目标市场,每一个天马行空的构思都被认真对待;还参与过社区的助老活动,陪老人们聊天、讲笑话,老人们脸上的笑容,是对我们最好的肯定,这些都成为了我青春里难忘的片段。
如今,母校即将迎来六十周年校庆。六十年间,物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,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发光发热。我相信,正如“物院六十载·智链新征程”的主题,母校会继续紧跟时代步伐,在跨境电商等专业领域不断创新,培养出更多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。而我,也会带着在物院学到的知识和技能,在跨境电商的逐梦之路上勇敢前行,让青春在助力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征程中绽放光彩。
(国际物流学院跨境电商2302班 张经婷 指导老师:李兰)
一审:黄晔
二审:李先红
三审:危盛